系主任的話
系主任的話
氣候變遷背景與國內外趨勢
1972年的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「人類環境會議(UN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and Environment)」,提出透過教育的理念和方法,協助人類解決各式環境與永續發展的問題。而後,經歷了「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」(WCED)發佈了「我們共同的未來」(Our Common Future),及1992年的地球高峰會(Earth Summit)提出了二十一世紀議程(Agenda 21),使永續發展成為世界公民必備的素養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自2005至2014年,在各國支持下,推出「聯合國以教育促進永續發展的十年」(United Nations Decade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, DESD),經過檢討成效仍非常有限。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(UNFCCC,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)第21次締約方會議(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21, COP 21)在巴黎召開,在2015年12月22日通過巴黎協定,2016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,共有171國簽署。雖然這過程中,美國總統川普曾於2017年宣布退出,但2021年1月20日,美國總統拜登已簽署行政命令重返巴黎協定。
臺灣的「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」第4條明定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為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200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50%以下,分期目標分別為2020、2025、2030年分別降為2005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98、90、80%以下,為此,台灣的許多組織與產業無不謀求各種對策,以因應此一碳排減量趨勢。但相對於台灣的碳排減量進程,世界各國卻是訂定更嚴格的目標,2019年即有66個國家預計2050年要達到碳中和,其中,不少國家更是將碳中和納入法規,也不乏提前在2040年達到碳中和者。日、韓也在2020年11月先後宣布2050碳中和的目標。
除了溫室氣體減排之外,失控的溫室氣體造成的極端氣候,以及因而造成直接或間接對生態環境的衝擊,乃至於影響到人類的存續,更是需要特別關切的。因此,我們越來越需要關切,氣候變遷以及人類的活動,會對環境造成什麼衝擊?這樣的關切,也逐漸成為整個人類社會的需求。即便現在全球達到碳中和淨零排放,也僅能減緩但阻止不了極端氣候頻率增加的趨勢,如何提高人類因應氣候變遷的韌性,更是未來世代的重要課題。聯合國的youthXchange(YXC)網站中,以青年關切的生活事務為中心,包含生理、心理、物質、精神層面的各個面向,架構一個以個體關切為中心的完整網絡,藉由這個網絡,達到與青年溝通,使其理解改變生活方式,可以讓這個世界持續永續發展下去。UNEP在2016年更出版YXC的「Green Skill and Lifestyles Guidebook」,在這版指引中則加強了未來綠色世代的人才需求。目前國內的氣候變遷調適,重點大多關注在防災等層面。YXC有關綠色人才需求的論述,可以提醒即將步入社會的青年朋友們,提升氣候變遷素養,可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的職場競爭力。在該版的YXC指引中,認為需要強化的永續素養有「生態素養(瞭解活動會對自然造成的衝擊)」、「系統思維(消費時會考量產品不同生命週期所造成衝擊)」、「設計與技術的理解(理解何種設計與技術可以達到最小的衝擊)」、「文化背景(可以根據當地情況調整相關調適方案)」等四種素養。常聽到趨勢專家說未來十年50%的工作會消失,但這也意味著,可能會有等比例的新興未知工作型態,在等著你我去發掘。
關於本系
本系定位為培養具有地球環境、生物資源、環境教育研究及實務能力之人才,並依循本校優良師資培育傳統,培育國小自然科學專業教師、加註自然領域專長的學系,此外,本系特別重視結合理論的戶外學習,亦是極少數配合全球變遷議題、國家永續發展及環境教育法等國家重要政策之推動,培育所需人才與師資之系所,為國內特有兼顧地球、環境、生態科學,以及實務化的自然科學教育、環境教育領域的科系。在這樣特殊的條件之下,本系有氣候、地質、海洋、生態、生技、生資、環管、環教、環工等不同領域的師資,與台北市府有互動良好且長期合作的實習管道,特別適合於培育可因應未來挑戰的都會地區綠領人才。
本系課程設計兼具基礎理論與實務應用,大學部學生可按其興趣及升學取向,繼續往全球環境變遷、地球科學及生命科學領域深造:亦可依興趣選修實務及師培課程,往小學教育、環境教育及環保顧問等就業領域發展。碩士班學生則可以選擇應用科學、環境資源與正規、非正規教育相關研究。本系師資專長領域多元,配合指導老師相關產學合作計畫,可有效與實務結合,為畢業後就業奠下良好基礎。
近年來的氣候變遷議題,以及100年通過的環境教育法,對本系無論是教學研究資源、產學合作與服務,均有實質助益。此外,隨著民眾環境素養逐漸提升,以及國內休閒旅遊風氣日盛,生態旅遊以及環境教育產業逐漸成形,也有利於本系發展。本系具有跨領域的師資與課程,可以吸引對自然生態有興趣,且尚未決定專研生物或地科領域之學生,而碩士班為國內少數環境教育碩士班,恰巧為生命科學與地球科學之學科提供一個很好的實務化應用管道。如此,碩士班提供給大學部學科的應用管道,而大學部的基礎學科知識,提供與碩士班課程發展之學理基礎,是相當理想的結合。